查看原文
其他

陈丹青:不想再玩下去了!

2016-07-24 瑞·文化 瑞艺术网


陈丹青,男,1953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

陈丹青属于初中文化,自学成才,在多个领域成就斐然。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2000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遂于2004年10月愤然辞职。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



陈丹青1970年—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1980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引起了美术界与文艺界的极大震动,所有文艺报刊争相刊发与评论。《西藏组画》奠定了其中国美术里程碑式的历史性地位,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经典之作。《西藏组画》持续获得广泛的关注、评论、研究,并蜚声海内外。至今艺术界仍存在着“陈丹青情结”。



《西藏组画》被公认为是中国写实油画自前苏联影响转向溯源欧洲传统的转折与发轫。同时,《西藏组画》还是对长期盛行并严重教条化的政治主题性创作模式的颠覆。在特殊的历史时代,难能可贵地首次公然摒弃主题性的虚假喧嚣,还原于艺术的真诚,将视野专注于身边、非英雄、非主题的生活真实。蕴含了一种人文精神——对人的价值的进一步思考与呼唤。



《西藏组画》成为20世纪70、80年代交替时期写实主义思潮的发端与代表,影响深远,为其后国内“85新潮及现代艺术运动埋下了伏笔。



绘画之余,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陈丹青于2000年回国后,曾带着学生去北京二道沟村“下生活”,画农民、退伍军人,去矿区画井下工人,也曾在国外美术馆临摹世界“原典”。他时刻呵斥自己:放老实一点,回到写生,坚持写生。这是一个图像时代,而一直坚持写生、写实的陈丹青称自己是活在一个“前现代”社会。他排斥依赖照片,一如他当年仅靠速写便画出了《西藏组画》。来源:瑞·艺术



关于绘画与写作,陈丹青如是说:“很多感受没法放到画里面去,因为绘画就是绘画,它说的是另外一套语言。但写作可以让我很好地表达:比如纽约我不会去画他,但我可以写它,这是写作过瘾的地方。



说起招生制度,陈丹青愤慨不已:“专业前3名的永远考不进来,由于外语达不到那个分数,因此他们的画形同废纸。我们不能单凭英语分数就把一个孩子粗暴地拒绝在门外。”而就在1978年,陈丹青自己曾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





陈丹青不认同现行考试制度,不认同教学大纲,不认同排课方式,不认同艺术学生的品质以“课时”与“学分”算计。他认为人文艺术教育不应该以英语和政治考试分数作为首要取舍标准。他也不能适应“学术行政化”的体制:“在我奉命填写的所有表格中,完全无法体现我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结果”。于是,他“不想再玩下去了”,遂递交辞呈:“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2004年末,陈丹青愤然辞职,随即引发了一场关于现行教育体制的厉声讨伐。



陈丹青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在与现行制度不相适应时,他没有选择委曲求全,他一如既往地坚持了自己——真实,为此不惜公然站出来充当反对体制的先行者。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古代没有电,天黑后他们都在干啥?

越来越多的画家不再参加全国美展

宋画中的那些花鸟 和 它们的现实真身

没有空调,古时候的人是怎么过夏天的?

古画中那些奇趣日用品,大开眼界!

山本耀司:社会浮躁,太多年轻女孩活脱脱一副娼妓面孔

你在我背后开枪,我依然相信是枪走了火

原来把人切成三段的魔术是这样变的,服了!


瑞·艺术 | 让我们相聚一起







收藏热线 159-8672-0291

网址:http://ruiyishu.com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